|
美国国务院近日发布《2025年投资环境报告》,再次点名菲律宾公共与私人部门“腐败普遍且根深蒂固”,认为这依然是外资进入菲律宾的主要障碍之一。
报告指出,菲律宾在透明国际2024年全球清廉指数中排名第114位,已连续多年停滞不前。美国方面形容,贪腐是菲律宾投资环境的“结构性问题”,从政府机关到企业界,都难以避免。
在多项政府机构中,#海关局仍被视为最腐败的单位之一,而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也长期将“腐败”列为菲律宾营商环境中最令人头痛的因素。
摆脱“灰名单”,形象稍有改善
不过,报告也肯定了菲律宾在反洗钱领域的进展。2025年2月,菲律宾正式被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移出“灰名单”,结束近四年的高度监控。
菲律宾原于2021年因监管漏洞、洗钱防控薄弱等问题被列入灰名单。
经过多部门联合整改,包括加强对赌场、汇款中心的监管、强化跨境资金监控、公开企业实际受益人资料等措施,菲律宾终于“摘帽”。
分析认为,这一举动有助于恢复外资信心,也能降低海外汇款成本。
洪灾项目成“腐败样板”
然而,就在国际形象稍有改善的同时,菲律宾国内爆发了近年来最大的一起公共建设丑闻——洪水治理工程贪腐案。
调查显示,2022至2024年间,全国超过9,800项防洪工程共拨款约5,450亿披索(折合约9至10亿美元),但其中许多项目被揭为“幽灵工程”,或以劣质材料偷工减料。
只有15家承包商拿下了约20%的全国预算,合同集中度极高。部分工程报价在不同省份竟“复制粘贴”,严重怀疑人为抬价。
更有前工程师出面作证,称从2019年起项目就被系统性地“灌水”,官员与议员可拿到至少20%的回扣。
这一事件在2025年吕宋岛连遭洪灾后彻底引爆民愤——原本防洪的工程,反倒成了灾害加剧的原因。
官员下台、专案调查启动
事件持续发酵,公共工程部长博诺安被迫辞职,由文斯·迪宗接任,新部长随即冻结相关招标并暂停涉案官员职务。
反洗钱委员会(AMLC)已冻结约1,600个银行账户,总统马科斯则于9月签署行政命令,成立基础建设独立调查委员会(ICI),由前最高法院法官雷耶斯出任主席,全面调查过去十年的公共建设项目。
马科斯:没有“神圣不可碰的人”
马科斯总统承认腐败“猖狂到令人无法容忍”,强调不会庇护任何人,即便牵涉亲属或政治盟友,也“绝不手软”。
他下令对所有公共建设官员进行“生活方式调查”,并削减2026年度防洪预算,将资金转向民生与社会服务。
同时,政府推广“电子政务系统”,减少人工审批与面对面交易,以降低贪腐空间。
美国国务院的评估认为,菲律宾摆脱“灰名单”说明改革确实可行,但洪水工程丑闻则再次提醒:真正的挑战,不是出台政策,而是落实问责。
马科斯政府能否将“改革承诺”转化为“制度执行”,将决定菲律宾反腐能否真正走出恶性循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