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网红“橙子姐姐”落网!电诈、拐卖、跨境团伙全曝光
2025-11-21 11:16
头条新闻
3514

伯乐头条专讯:11月中旬,网络上出现一个令人揪心的画面:中国网红“橙子姐姐”(真名张慕澄,26岁)在柬埔寨“失联”,家人发布寻找视频和寻人帖,粉丝焦虑刷屏。她原本安排在 11 月 13 日从柬埔寨返回,但从 11 月 12 日起,她的手机关机,与家人断联。姐姐在社交平台痛哭发声,大家担心她出事了。

 

眼看这是一场典型的“网红失踪+寻人”剧情,但真相远比想象中复杂。

 

真相大反转:逮捕令背后的跨国犯罪

11 月 19 日,柬埔寨警方确认:“橙子姐姐”张慕澄已经在 11 月 13 日被逮捕。法院文件显示,她涉嫌多起网络诈骗,并与一个不法团伙合作,参与跨境人口贩运。

 

根据法院签发的羁押令,这起案件涉及柬埔寨 《打击人口贩运与性剥削法》第 11 条,以及刑法中的第 377 条(诈骗)、第 380 条(有组织犯罪)。有知情人士透露,被指控的诈骗所得曾流入她的个人银行账户。

 

值得一提的是,她的社交账号在被捕当天被封禁。据报道,她在多个平台上积累了约 13.3 万粉丝,并通过短视频广告获利。

 

有网友评论:

“原来光鲜的网红也能是诈骗链条的一环?粉丝的心都被拿来当提款机了。”

 

 

网红身份只是“门面”:背后的运营逻辑

为什么一个看似普通的网络红人会卷入诈骗和人口贩运?背后其实是典型的跨国犯罪运作方式:

 

· 影响力即信任背书
作为网红,张慕澄在粉丝中拥有一定的信任度,这种社交资本,对诈骗团伙来说是一块重要“门面”。邀请粉丝、网友“过去一起发展”,更容易被包装成“合情合理”的出国经历。

· 

· 熟人关系做幌子
有媒体报道,她曾“邀请女网友去柬埔寨”。熟人关系,并不只是简单旅行,而可能是诈骗团伙招募新成员或潜在受害者的一环。

· 

· 跨国操作,规避监管
案件地点在柬埔寨,属于跨国犯罪范畴。诈骗团伙将作案链条设在监管相对薄弱、执法难度大的地区,一方面诱骗人员前往,另一方面让受害者或参与者被困其中。

 

另有类似案例:请不要只当“个例”

橙子姐姐的案件并非孤立。近期,还有多起中国籍女性因类似邀请而被捕,暴露出跨国诈骗+人口贩运的更广泛模式。

 

案例一:21 岁中国女孩池某某(埃及案)

· 2025年8月,这名女子以“考察金字塔文化 + 工作机会”的名义赴埃及,其母亲和闺蜜称,她热爱历史、地理,对埃及充满兴趣。

· 9月21日,她与国内联系断绝,家人发出寻人启事。

· 9月30日,埃及内政部通报:她是一个 8 人电诈团伙成员,该团伙以电商工作为幌子,诱骗大多数是中国公民到埃及,之后进行绑架,逼迫与家人联系支付赎金。

· 执法部门在一间公寓查获枪支、白刃武器、电击枪以及多个手机。

· 她曾多次以“害怕”为由邀请闺蜜赴埃及,如果闺蜜答应,很可能落入团伙陷阱。

有网友评论:

“最危险的不是陌生人,而是最亲密的人拉你入坑,连闺蜜都差点被坑!”

 

案例二:网红“小四爷”与缅北高薪骗局

· 四川宜宾网红“小四爷”曾以“高薪工作”为名,将至少 8 人骗往缅北。

· 据爆料,她每输送一个人可赚 12 万元,涉及电诈、跨国输送与人口贩运的复杂链条。

· 官方尚未充分通报案情,但若属实,她可能面临诈骗和组织他人越境的重罪。

 

公众警醒:网红邀约背后的风险

这些案例揭示了一个可怕的现实:网红身份与熟人邀约正在被犯罪团伙系统性利用。我们不能只把它当作“运气不好被牵连”,而应该认识到:

 

1. 对跨国邀请提高警惕
“高薪 +海外”听起来诱人,但这是诈骗团伙常用话术。尤其是熟人或网红发出的邀请,也不一定是安全保障。

2. 加强法律风险意识
出国之前,特别是接受工作/旅游邀请时,一定要弄清对方身份、邀请方背景,以及可能涉及的法律责任和危险。

3. 制度层面也不能放松

o 社交平台应加强对网红经济链条的监督,识别可能被犯罪团伙利用的账号。

o 各国应加强跨国执法合作,打击诈骗+人口贩运的完整产业链。

o 普法教育尤其重要:对年轻人进行风险教育,让他们在光鲜邀请背后看得更清楚。

 

不是所有的“被邀请”,都是好机会

“橙子姐姐”曾是粉丝眼里阳光、活泼的网红;池某某曾是热爱历史与文化的年轻女孩;“小四爷”也在社交平台拥有影响力。但当他们一步步走进“高薪、出国、发展”的邀请里,有些人却掉进了犯罪团伙精心布置的深坑。

 

当网红变成门面,熟人邀约变成招募工具,我们必须警惕:光鲜的邀请下,潜藏的是跨国诈骗、绑架、贩运。对任何出国邀请,保留怀疑,多问几个为什么,多看几个背景,才能给自己加一道防线。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