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11月19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華語環球節目中心和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研究院共同主辦的“聽海觀潮”主題沙龍活動在總台三亞基地舉行。來自總台“南海研究專家委員會”的中外專家,圍繞南海的歷史、法理與區域合作展開熱烈討論,共同發出還原南海歷史真相,增進地區互信與合作,構建南海新敘事的呼聲。
在活動上,華陽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長、中國南海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吳士存通過視頻方式介紹了參加第二屆菲律濱“馬尼拉南海對話會”的感受。他表示,對於個別國家而言,歷史是他們的軟肋,“他們不敢講南海的歷史”,因為他們拿不出證據來支撐。
來自馬來西亞的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資深客座研究員張添財在沙龍上談到了一段特別的歷史,“明朝鄭和下西洋來到了馬來西亞,帶來的是兩國之間的貿易與文化交流,但是葡萄牙殖民者卻是以武力掠奪了我們的主權和領土。”他認為,這兩段歷史之間的鮮明對比,也是西方國家不願意談論南海歷史的原因。
武漢大學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教授雷筱璐表示,1930年代,當時的中國政府已經成立了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對外公佈了南海諸島的地名、位置、中外名稱的對照,其中就包括黃巖島。新中國成立後,一直通過國內立法、行政設置、司法、執法和外交等方式行使黃巖島主權。黃巖島歸屬的歷史經緯清清楚楚,無可辯駁。
對於個別國家學者提出的所謂“南海歷史與國際法不兼容”的觀點,雷筱璐指出,法律規則的解釋和適用也必然要考慮歷史事實和制度。現在的問題是,“南海仲裁案”非法“裁決”錯誤地忽視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對歷史性權利的尊重,錯誤地否認《公約》之外的習慣國際法。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亞太安全與外交研究室主任張潔認為,2018年以後,南海問題的主要矛盾不在於主權爭端,而是中美博弈,是美國試圖利用南海問題遏制中國。此次“馬尼拉南海對話會”是由很多所謂的基金會支持舉辦,這些“金主”資助的背後其實是美國操控菲律濱的手段。當然,多數東南亞國家也很擔心菲律濱會成為美國在南海地區的代理人或者“馬前卒”,讓整個地區不穩定因素增多,陷入衝突和動盪。
中國外交部前邊界與海洋事務代表周健表示,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銘記歷史,展望未來,對於當今變亂交織的世界,仍具有深遠意義。他認為,二戰後,中國政府依據《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一系列國際法文件完成收復台灣和南海諸島的主權,這是戰後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一些西方國家和部分南海聲索國試圖模糊甚至歪曲這些歷史事實,所以我們應講清講透南海的事實真相,以正確的歷史認知破除西方虛假的南海敘事。
2026年是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35週年。經過30多年共同努力,雙方政治互信明顯增強,各領域務實合作成果豐碩,中國東盟關係持續煥發活力與生機。
與會專家表示,亞太經濟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這得益於中國與東盟國家擱置爭議,聚焦和平發展的共識與實踐。這對於區域安全與治理很重要,對於區域合作和各國的民生福祉更為重要,這三十多年的進程為世界其他地區和國家提供了很好的借鑒樣板。
來自海南高校的師生參與沙龍活動,並圍繞中國東盟經貿合作、海洋保護等話題向與會專家提問交流。
今年7月,首次“聽海觀潮”主題沙龍活動在北京舉行,與會中外專家圍繞南海安全挑戰、規則秩序建構等話題展開討論,並對“南海仲裁案裁決”進行了有力批駁。
“聽海觀潮”主題沙龍活動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南海研究專家委員會”提供學術支持,旨在為凝聚地區共識,妥處海上分歧,共謀和平發展貢獻更多媒體與智庫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