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美媒:万圣节巧克力怎么“变味了”
2025-10-10 07:31
环球报
960

美国在线公司10月8日文章,原题:万圣节巧克力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情  上周,当我在家附近的CVS药妆店看到陈列着的万圣节糖果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哇,新口味!”但下一秒我又发现:这些新糖果的“巧克力含量”少得可怜——好时金砖巧克力块里加的是南瓜香料拿铁奶油,M&M's巧克力豆里混着浆果味花生酱,而幽灵吐司奇巧巧克力外层裹着的也不是巧克力,而是一层浅褐色的肉桂糖衣。

糖果制造商一直在推出老款产品的新版本,但这些“去巧克力化”的新品出现时期却颇为耐人寻味。它们几乎都诞生在过去两年,这正是全球可可豆产量锐减、价格飙升的时候。

创新是糖果业的核心,尤其对Z世代和千禧一代这些最爱吃糖的消费者来说,他们追求味觉混搭、奇特口感和风味体验。怀旧风也正盛行,如上世纪90年代的果汁软糖、极客糖甚至花生酱、果酱味等童年味道纷纷回潮。巧克力糖果中原本就常含各种添加物,如今多混一些、换几种,就能被包装成“新奇”,而非“节省成本”。比如即将推出的M&M's烘焙系列包括樱桃巧克力杯子蛋糕、柠檬蛋白派、肉桂卷花生酱口味,给人的感觉是“有趣”,而非“节俭”。

然而业内人士心知肚明:企业面临的压力是双重的。可可行业专家、巧克力巨头百乐嘉利宝前可持续发展主管尼科·德本汉姆表示,巧克力减少的糖果,确实是对可可价格上涨的应对方案。自2023年以来,作为全球可可的主要产区,西非多地受恶劣天气、作物病害及非法采金侵占农地的影响,连年歉收。随之而来的是全球供应短缺,可可价格剧烈上涨,去年一度飙至每吨1.2万美元,创历史新高(近代历史上,可可价格一直保持在每吨4000美元以下)。如今巧克力生产风险巨大,厂商不得不调整产品和投资组合。

于是,所谓“可可减量术”让许多糖果变得字面意义上的更“苍白”。巧克力及巧克力类糖果制造商好时推出了一款无巧克力的肉桂吐司卷;费列罗集团旗下的新品外层用盐焦糖或棉花糖奶油代替了原来的牛奶巧克力。当然,这些非巧克力版本的产品以前也出售过,但它们在可可危机中如此受欢迎还是值得注意的。与此同时,细心的消费者注意到了另一种减少巧克力用量的策略:更小的糖果。例如,万圣节期间出售的南瓜杯巧克力的重量比标准版轻近20%。

此外,就算可可危机进一步恶化,厂商也早已备好“软糖救场”:无论是熊、虫,还是NBA明星造型的软糖,销量节节攀升。脱离可可供应链、口味无限延展的果味糖果,正在接管货架。

尽管明年可可收成或许回升,但其命运仍不明朗,目前可可价格仍是2022年的两倍以上。不过,美国人的甜食欲望不会因此消退,毕竟在“不给糖,就捣蛋”的万圣节要的不只是巧克力,而是“满满一袋糖”,而且种类越多越好。我最终还是买下了那包浅绿、棉花糖味的奇巧。虽然不好吃,也算不上巧克力,但我和两岁的孩子,都吃得心满意足。(作者亚斯明·塔亚格,朱迪译)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