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日中关系学会副会长川村范行告诉《环球时报》:日本历史认知鸿沟产生,有两大根源
2025-9-18 07:01
环球报
839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邢晓婧】中日两国为何在历史认知上存在显著差异?名古屋外国语大学名誉教授、日中关系学会副会长川村范行近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认知鸿沟”的根源可追溯到战时的新闻封锁与战后的教育导向。

川村范行表示,当年战场远在海外,新闻报道受到日军严格管制,日本国民几乎不了解真实的战争情况,包括南京大屠杀等日军侵略行为。与此同时,日本战后教育虽然提及侵华战争,但没有让学生深入了解悲惨实况。多数归国士兵保持沉默,少数幸存者虽通过手记、演讲揭露暴行,却常被主流舆论忽视甚至遭保守势力压制。

“这导致日本人的战争记忆首先停留在广岛、长崎的原子弹轰炸,其次是美军对东京等地的大规模空袭。因此,绝大多数日本人有‘战争受害者’的意识,却缺乏‘战争加害者’的认知。”川村范行说。他还强调,近年来部分日本政客和知识分子否认侵略战争本质,这种“历史修正主义”在日本社会扩散令人担忧。

作为记者和研究者,川村范行对侵华史有深入了解。1996年他在担任《东京新闻》上海分社社长时,曾与家人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被残酷史实震撼;1998年又赴哈尔滨参观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亲眼看到人体实验的实物证据,受到极大冲击。他坦言:“通过这些经历,我直接了解到日军侵略行为的真实情况。”

在他看来,时至今日,日媒在战争报道方面依旧失衡。每年8月15日前后,日媒都会推出特别节目,但大多集中于原子弹受害者和战后重建,对中国等受害国人民的苦难鲜有触及。他呼吁,日本媒体应当客观公正地展现战争全貌,让“受害者的经历”和“加害国的行为”都能被看见。

川村范行强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不仅提醒人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也展示中国维护历史正义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决心。他认为,只有日本真正正视历史,中日两国才能在互信基础上深化合作,共同维护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

他还透露,由其担任会长的东海日中关系学会将于9月27日在名古屋举办公开研究会,自己将呼吁更多日本民众正视历史、反思战争。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