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负责人介绍了“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相关负责人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以来,各地区各部门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有力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保持了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好势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4亿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
粮食产量迈上新台阶,2024年首次突破1.4万亿斤,比2020年增产740亿斤。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安全有充分保障。棉油糖产能持续提升,果菜茶、肉蛋奶、水产品等供给充足、品类多样,老百姓的餐桌越来越丰富。
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 农业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
坚持用现代设施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推动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
累计帮扶超690万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目前已累计识别帮扶690多万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脱贫人口“三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这几年一直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这几年,脱贫县农民收入增速持续快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
可支配收入达23119元 农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
“十四五”期间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19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20年的2.56∶1降至2024年的2.34∶1。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各地因地制宜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打造各具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去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近18万亿元。
人居环境舒适度不断提高。乡村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农村卫生厕所的普及率达到76%。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超过45%。
基础设施完备度稳步提高。农村公路总里程已经超过了464万公里,建成了众多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4%,老百姓用水更加方便、更有保障。行政村5G通达率超过90%,寄递网络加速下沉,更多的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寄取快递。
公共服务便利度逐步提高。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等在农村深入实施,农村学龄儿童享受到了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2199个县(市、区)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95%以上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累计建设农村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超过14万个、农村敬老院超过1.6万家。
推进文明乡风建设。开展高额彩礼、厚葬薄养等突出问题治理,“村BA”“村超”“村晚”等“村字号”文体活动精彩纷呈。
农村发展活力不断焕发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扎实开展,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集体建设用地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稳步推进。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累计培育农民合作社超过200万家、家庭农场近400万个,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110多万个经营性主体去年服务面积超过22.9亿亩次。
老百姓餐桌上供给越来越多样、品类越来越丰富
努力向森林要食物,向草原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加快构建。
大力提升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去年年底,肉蛋奶等畜产品总量达1.75亿吨,比2020年增加2778万吨,增长18.8%。我国人均肉类、禽蛋年消费量分别达到72公斤、25公斤,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人均奶类年消费量已经达到40.5公斤,比2020年提高2.3公斤。
大力提升现代渔业发展水平。2024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已经达到7358万吨,比2020年增长12.3%,水产品总产量持续36年居全球第一。
大力提升设施农业发展水平。“十四五”时期,我国种植业设施面积达4000万亩,设施蔬菜年产量达到2亿吨以上,基本实现周年均衡供应。比如,现在食用菌多来自设施农业,年产量已经达到4200多万吨,产量占到全球85%。草莓、樱桃、西瓜等设施水果上市时间延长,满足了城乡居民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大力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推动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加快发展生物科技和生物产业,成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新型食品不断涌现。藻类养殖技术居世界前列,不少品种已经摆上了老百姓的餐桌。
在食物开发来源途径不断拓展的同时,我国居民食物营养健康水平更加均衡。据专家测算,城乡居民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素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现在老百姓不仅能吃得饱,还能吃得更好,更健康营养。
(总台央视记者 梁丽娟 陈博 田琪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