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天气有何特点?
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哪些影响?
未来天气趋势如何?
有哪些农业生产建议?
且看本期《农业气象快讯》
↓↓↓
上周(2025年9月7日至9月13日),全国大部农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1至2℃,其中新疆西部和中部、西北地区东北部、内蒙古中西部、东北地区中南部、华北、江淮南部、江南等地偏高2至4℃。
黄淮、江淮、江汉、江南东部和北部、华南、西南地区等地降水量有25至100毫米,部分地区达100至250毫米,偏多5成至4倍;东北地区中南部、华北大部、内蒙古中西部、西北地区大部等地降水量不足25毫米或无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3至9成。
本周全国大部地区日照时数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其中内蒙古东北部、黄淮南部、江淮、江汉、江南西北部、西南地区南部等地偏少3至5成、部分地区偏少5至9成。
未来天气对农业生产影响
↓↓↓
预计未来10天,华西黄淮多降雨过程,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南部、黄淮、江南东部、华南南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累计降水量有40至80毫米,部分地区有120至180毫米,局部超过250毫米;上述大部地区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3至7成,局部偏多1倍以上。
9月15至21日,四川、陕西、河南、云南等地降雨日数多,一般为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强降雨时段在17至18日、20至21日,其中川陕交界处降雨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具有一定的极端性。频繁降雨易导致低洼农田积水,旱地作物根系早衰,已成熟作物不能及时收获晾晒,易发芽或霉变。同时,持续阴雨寡照会导致秋粮作物灌浆速度下降,不利于秋粮作物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
15至18日,将有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带来4至8℃降温,局地降温幅度可达10℃以上,内蒙古中东部可能出现零星霜冻,不利于玉米灌浆。18日之前,湖南、江西、福建等地持续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可达35至37℃,易造成未成熟一季稻高温逼熟、晚稻结实率下降以及棉花早衰,柑橘日灼加重。18日之后,上述地区高温天气逐渐减弱,总体利于农业生产。
农事建议
↓↓↓
内蒙古和东北地区气温多波动,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防范霜冻影响;霜冻来临前,及时对作物喷施肥料,促进灌浆,霜冻发生时可燃烧秸秆、杂草等提高近地温度。
华西黄淮等降雨较多地区做好清沟理渠,雨后及时排湿降渍,并根据作物长势合理追肥或开展“一喷多促”,减轻渍涝危害。西北地区东南部、西南地区和江汉等地还需做好农机调度,抓住降水间隙收获成熟作物,同时注意通风存储,避免籽粒发芽霉变。
江南中西部注意以水调温或采取喷施叶面肥等措施,防止或减轻高温对作物的不利影响。
来源:中央气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