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环时深度】卡塔尔遭袭暴露中东调停国的无奈
2025-9-15 07:22
环球报
947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 9月14日到15日,卡塔尔在首都多哈举行阿拉伯-伊斯兰紧急峰会,商讨如何回应以色列日前的袭击。作为国际冲突调解员的卡塔尔遭到空袭,不仅让海湾国家哗然,更让它们对自己调解国际冲突的外交政策产生担忧。这些国家虽然在全球多地的冲突中发挥了重要斡旋作用,但面对以色列对卡塔尔的袭击,却缺乏有效的反击手段。美国政府日前不断强调,自己与以色列此次行动没有关系,但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依旧选择在这一敏感时期访问以色列,引发国际社会更多质疑。13日启程前,鲁比奥还公开表示,虽然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此次袭击事件感到不满,但这不会影响美以关系的性质。

“调解的代价”?

“调解的代价?”在9月9日以色列袭击卡塔尔首都多哈之后,卡半岛电视台发文称,几个月以来,以色列轰炸后的浓烟在整个中东地区已经司空见惯,但出现在卡塔尔耀眼首都多哈的天际线上,是前所未有的。该媒体提出一个问题:此次袭击是不是卡塔尔因为斡旋国际冲突而付出的代价?

据欧洲《现代外交》杂志网站等媒体报道,多年来,卡塔尔一直被视为稳定的商业和外交中心,美国中央司令部前沿指挥部乌代德空军基地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政治办事处在这里共存。阿富汗塔利班2013年也在卡塔尔设立政治办公室,以与当时的阿富汗政府以及美国进行和平谈判。然而,以色列的空袭破坏了卡塔尔的这一形象,并让多哈突然“变得脆弱起来”,甚至可能成为代理人战争的战场。

卡塔尔的遭遇也让其他海湾国家唇亡齿寒,它们同样将国际调解当作提高国际影响力的主要途径之一。英国广播公司、阿联酋《国家报》等媒体的报道显示,沙特不仅为美国、俄罗斯及乌克兰进行调解,还举办了关于巴以冲突的首脑会议。阿联酋曾斡旋俄乌双方多次进行换囚,阿曼则推动了也门胡塞武装释放其扣押的以色列“银河领袖”号货船船员。然而,这些国家对本国因为调解国际冲突而卷入战争的担忧正不断增加。

“海湾国家担心被卷入以伊战争。”据“德国之声”报道,今年6月13日以色列对伊朗的空袭给海湾国家带来压力,它们担心自己也会被卷入以伊冲突。德国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中东和平与安全项目负责人施耐德表示,海湾国家很清楚,如果以伊之间爆发战争,它们可能成为活靶子。

总部位于英国的智库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网站发文称,6月23日,伊朗对位于卡塔尔的美国乌代德空军基地发动报复性袭击后,海湾国家再次担忧它们会陷入“交叉火力圈”中。尽管德黑兰精心调整了袭击目标,只针对美国资产,而不是“兄弟国家”卡塔尔,但是海湾国家领导人担心,外交手段或不能再保证它们免受影响。以色列和伊朗之间脆弱的停火协议随时可能破裂。伊朗一再警告称,如果海湾国家为美以军事行动提供便利,德黑兰将把目标对准这些国家。美国在海湾国家的军事基地可能使这些国家面临直接报复。

埃及政治分析人士马哈茂德表示,凭借雄厚的经济资源和多元外交关系网络,卡塔尔与哈马斯及西方国家建立了良好联系,因此成为加沙停火的关键调解者。然而,多哈的调解行动面临多重挑战和限制,更依托于美国等大国的立场,“国际利益交织、阿拉伯世界的分裂以及冲突各方的矛盾立场,对任何试图扮演调解人角色的国家都构成了巨大的障碍”。

卡塔尔中东全球事务委员会非常驻研究员莫哈纳迪对半岛电视台表示,此次以色列的袭击削弱了卡塔尔过去十年在许多冲突中所扮演的调解人角色。意大利国际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阿德马尼称,卡塔尔意识到,它不能成为地区大国进行“结算”的地方,这关系到国家安全。

回击以色列?“几乎没有办法”

“海湾国家联合起来回应以色列对卡塔尔的袭击,但发现几乎没有办法。”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中东政策高级研究员阿尔哈桑说,海湾国家现在意识到,它们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来应对以色列构成的威胁,因为它们的国家安全是建立在与美国的防务伙伴关系之上的。美国有一个明确的外交防务政策,即赋予以色列决定性的军事优势。

由于几乎没有可行的军事报复选择,卡塔尔发誓要对以色列的袭击做出“地区集体反应”。卡塔尔领导人此前表示,正在与其他合作伙伴磋商和讨论如何回应。CNN称,预计9月14日至15日在多哈举行的阿拉伯-伊斯兰紧急峰会将做出决定。有分析人士表示,海湾国家的一个选择是阿联酋降低与以色列的外交关系,或减少参与旨在实现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亚伯拉罕协议》。

沙特海湾研究中心负责人萨格尔等学者还提出,海湾国家的回击方法还包括:利用它们庞大的主权财富基金对以色列施加贸易限制,抵制那些在以色列经济中有重大利益的公司;将卡塔尔等国此前承诺未来10年对美国的大量投资转移到其他国家;激活和扩大“半岛之盾”部队,这是上世纪80年代成立的部队,旨在阻止对海湾国家的攻击,但其条款很多都未实施,可以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海湾司令部,整合防空和导弹防御系统,来激活该部队;卡塔尔不再充当美国与部分对手之间的调解人等。

不过,中东地区问题专家普遍认为,海湾国家的应对选择有限。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卡塔尔官方对遇袭的表态和行动来看,卡方缺乏反制能力。目前卡方拟推出的反制方案包括两方面:一是公共外交活动。为获得国际道义支持,卡举办了阿拉伯-伊斯兰紧急峰会。有报道称,阿联酋正在考虑卡塔尔提出的、关闭阿驻以大使馆的建议;二是卡方准备起诉以色列。这个反制措施南非已试过,由于美国反对,这条路走不通。上述反制措施均为象征性的,不能构成对以色列的实质性报复。

丁隆还指出,卡塔尔目前把以色列和美国分开对待,谴责以色列和内塔尼亚胡本人,淡化美方在空袭事件中的责任,这表明卡方无意因此事损害与华盛顿的关系,也不会使用金融手段制裁美国,如削减对美投资等。虽然在此次事件中,美国对卡塔尔的安全保护落空,但卡方苦于没有可以替代的安全庇护方,无法与美国翻脸。卡或尝试调整其安全政策,但卡美安全合作不会受到实质性影响。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子昕表示,海湾国家对以色列施加约束是比较困难的,这主要是由于美国的干预以及双方巨大的实力差距。如果海湾国家采取强硬反制手段,可能会遭受美国凭借政治经济和军事霸权所带来的额外压力。

美国在扮演什么角色?

9月13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清除”身处卡塔尔的哈马斯领导层,将为实现加沙地带停火扫除“主要障碍”。《以色列时报》解读称,这一表态强烈暗示内塔尼亚胡认为应当再次打击哈马斯。据法新社报道,在以色列袭击卡塔尔后,虽然特朗普政府极力撇清与此次事件的关系,但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9月13日启程前往以色列之前,表达了华盛顿对以色列打击哈马斯的坚定支持。“虽然特朗普总统对以色列袭击卡塔尔感到‘不高兴’,但这不会改变美国与以色列关系的性质。”他这样说。

美国的言行让外界对其在此次袭击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更加怀疑。据新加坡《联合早报》介绍,卡塔尔方面表示,2012年,该国应美国请求而允许哈马斯在多哈设立政治办公室。这不等同于卡塔尔认可该组织,而是为了建立一条“重要的间接沟通渠道”。欧洲《现代外交》杂志等媒体称,有人认为,美国和哈马斯在卡塔尔举行的加沙停火谈判是陷阱和诱饵,目的是让哈马斯领导层暴露在以色列无人机前。鉴于今年6月,尽管美国已经与伊朗取得谈判进展,但依然像以色列一样对德黑兰进行袭击,这一想法并非没有根据。

卡塔尔冲突与人道主义研究中心主任艾尔-卡卢特在英国“中东眼”新闻网上发文,称美国不知道以色列对卡塔尔的袭击“令人难以置信”。即使美国没有同意以色列发动空袭,它对以色列行动的沉默以及源源不断向以色列提供武器和情报,也使华盛顿成为以色列的“同谋”。据CNN等媒体报道,以色列和卡塔尔之间相距甚远,以战机必须在中途加油才能飞往多哈,而为其进行加油的就是美国和英国的飞机。

“印度明日”新闻网认为,以色列已经明确表明了其扩张主义议程和建立“大以色列”的企图。为了达到目的,无论有没有美国的同意,以色列都会随意袭击任何阿拉伯或伊斯兰国家。美国对海湾国家的虚假保证也暴露无遗。多哈遇袭事件表明,如果以色列袭击某个阿拉伯或者伊斯兰国家,美国不会反对。

美国向海湾国家提供的安全保障正在遭到严厉审视。据法新社此前报道,美国第五舰队和海军中央司令部总部长期驻守在巴林。科威特境内也有多处美军基地。阿联酋的达夫拉空军基地是美国第380空中远征联队的驻地。“印度明日”新闻网报道称,在以战机袭击完卡塔尔返回时,美国在卡塔尔的军事基地和武器系统也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如果美国军队不能保护卡塔尔免受以色列的袭击,那么他们驻扎在卡塔尔的目的是什么?”该媒体认为,以色列袭击卡塔尔给海湾国家的教训是:不要依赖美国的保证,而应建立自己训练有素的军队。

欧洲《现代外交》杂志等媒体认为,美国可能为此次袭击事件付出“巨大的外交代价”。如果海湾国家认为美国无法阻止此类袭击,甚至对此类袭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华盛顿的安全保证就会突然变得不那么可信,而这会加速海湾国家寻求安全保证多元化。

巴林国际问题专家哈扎伊对半岛电视台表示,美国与海湾国家之间的防务协议在法律和政治性质上各不相同,协议主要关注的是构建安全关系,并未上升到提供坚实保障的水平,“这些事态发展直接影响了海湾国家的信心,它们的安全理念建立在与美国的密切关系之上。这些国家面临着重新评估这种关系的必要性,不仅限于军事能力,还在于美国保护其盟友的政治意愿”。

李子昕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美国帮助以色列在中东树立军事霸权的背景之下,以色列在该地区可能以“丛林法则”为行事逻辑。在这种情况下,地区国家安全焦虑必然上升,军备竞赛也可能加剧。在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任何的“黑天鹅”事件都可能会成为新的导火索,中东地区国家所面临的安全风险出现上升。

【环球时报驻阿联酋特派记者 任皓宇 环球时报记者 陈子帅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王洋】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