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刘皓然】数日来,美国多所高校接连向特朗普政府“投降”,或签订和解协议、或表达和解意向。这场以校园“反犹”运动为导火索、持续数月的风波似乎已接近尾声。对此,有批评者认为,在这场“联邦政府VS高等院校”的斗争中,美国尊奉的教育独立与自由精神在强权面前一败涂地。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7月31日报道称,经白宫方面证实,特朗普政府于7月30日与布朗大学达成一项协议,同意恢复对该校的联邦拨款,同时终止对布朗进行的一切调查。布朗大学在一份声明中说,根据协议,该校现有科研项目的资助和拨款将被恢复,其中包括5000多万美元未到账的联邦科研经费,该校也重新获得申请联邦科研经费的资格。作为交换,布朗大学将撤销“DEI项目”(多元、平等、包容),承诺在招生及校园活动中贯彻非歧视政策,并允许联邦官员查阅招生情况等。美国教育部长麦克马洪发表声明,称“本届政府成功扭转了美国高校多年来‘被觉醒文化所挟持’的困局”。
英国《卫报》透露,尽管此次协议不涉及罚金,校方也无需承认存在“不当之处”。但根据协议,这所位于罗德岛州的高等学府未来10年要向当地就业培训机构捐赠5000万美元以“回馈社会”。布朗大学校长帕克森在给全校师生的公开信中称,这项协议是校方在“未牺牲学校价值观”的前提下回应了政府方面的关切,并强调捍卫学术自由始终是该校的宗旨。帕克森也坦言,布朗并未违反任何法律却要与政府和解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受到了“财政施压”。
事实上,在布朗大学“低头认错”之前,联邦政府就与哥伦比亚大学达成了一项“里程碑式”的和解协议。为恢复联邦拨款,哥大不仅作出一系列改革承诺,还需向联邦政府支付高达2.2亿美元的“罚金”。在特朗普的支持者看来,这一妥协堪称特朗普打击美国高校“自由派偏见”的重要一步。继哥伦比亚大学后,宾夕法尼亚大学也主动与特朗普政府和解,宣布将修正跨性别运动员成绩,并向曾遭遇不公平竞争的女性选手道歉。布朗大学是第三所与政府和解的常春藤盟校。不仅如此,美国哈佛大学也已经释放出强烈的和解信号,愿意以5亿美元的代价同联邦政府握手言和。7月3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回答白宫记者提问时打趣称:“这可是好多钱呀……既然他们愿意和解,我们就拭目以待。”
然而,美国藤校这一连串的妥协退让,招致各界强烈不满。美国《华盛顿邮报》称这类举措与其说是“务实”,还不如说是“绥靖”。纽约州国会议员、哥大校友纳德勒痛批哥大的和解是一项“懦夫协议”,认为其在高等教育与学术自由的战争中“举白旗投降”。美国《国会山报》更直言,哈佛5亿美元的“投降赔款”将宣告“美国学术自由的终结”,“如果全球资源最雄厚的独立学府都不能、或不愿抵抗赤裸裸的威权主义,那么所谓‘独立性’还有什么意义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