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独家调查】今夏中国赴美留学签证进度“严重滞后” ,香港新加坡成留学生“新宠”
2025-7-31 14:24
环球报
696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萌 张晗】对于计划在今年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来说,这个夏天的签证申请之路可谓格外波折:5月27日,美国突然暂停国际学生签证面谈预约,随后,美国务卿鲁比奥扬言将撤销中国留学生签证。尽管在各方压力下,美方于6月重新开放学生签证申请,但附加了要求审查社交媒体账户等严苛条款。

如今距离秋季开学只余一个月,《环球时报》记者采访多家中国留学服务机构和留学生群体。他们的反馈显示,今年的赴美留学签证处理进度明显迟缓滞后,目前大多数拟赴美留学生的签证仍在处理阶段。其中,受冲击最重的是硕士阶段的学生群体。业内人士指出,不确定的政策走向正成为影响学生留学决策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也正在成为赴美留学的“新宠”和“平替”。

“今年赴美留学签证办理进度明显滞后”

美国高等教育媒体Inside Higher Ed 7月中旬援引美国国务院发布的最新数据称,2025年5月,美国 F-1 国际学生签证签发量同比骤降22%,减少了12689份,J-1交流访问签证同比下滑13%。其中,中国公民获取F-1签证的人数减少15%,约2578名学生受到影响。

另据美国国际教育工作者协会(NAFSA)网站7月29日援引该机构对学生及交流访问者信息系统(SEVIS)和美国国务院数据的分析预测,今年秋季美国高校国际学生入学人数可能缩水30%至40%,总体入学人数可能下降15%。40%的院校预计其本科生国际学生人数将出现下降,49%的院校预计研究生阶段的国际学生数量将减少。这一趋势或将致使美国地方经济承受高达70亿美元的损失,并波及超过6万个工作岗位。

中国留学服务机构新航道高级副总裁、留学服务事业部CEO刘威7月31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根据该机构今年以来处理的大量签证案例及学生反馈,2025年夏季中国学生赴美签证发放在不同教育阶段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差异。其中,本科生和博士生的签证发放相对平稳,未出现显著波动;而硕士阶段的签证发放数量则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估计降幅大约在20%至30%之间。

新东方前途出国重庆分公司美国部主管邹丹则介绍称,受此前美方暂停签证预约审批近一个月的影响,不少学生的签证申请目前仍停留在预约环节,或正等待行政审查。相比往年,今年整体签证办理进度明显滞后。

上海一家留学服务机构近日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除常规的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留学外,今年申请赴美参加暑期学校和研究项目的中国学生数量明显减少。该机构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美方调整签证政策的时间,正值学生对接项目的关键节点。不少学生担心即使成功联系到项目方或教授,也可能因签证无法按时成行,最终选择放弃赴美,部分人转而申请欧洲高校项目,或留在国内参加其他课程。

日前,美国教育媒体PIE在一篇报道中预计,6月的美国对国际学生的签证发放情况可能并不乐观。在F-1签证发放的高峰期,签证数量可能会下降80%至90%。NAFSA和其他教育机构联合警告称,“如果7月和8月签证发放量未能显著回升,今年秋季抵美学生人数可能会减少多达15万。”

留学机构:“和我们签署美国留学服务合同的学生比往年少了很多”

据媒体公开报道,6月18日,美国国务院宣布恢复处理外国学生及交流访问学者的签证申请,同时要求所有申请人开放社交媒体账户供审查。官方声明称,各驻外使领馆的官员将密切关注那些可能被视为对美国及其政府、文化、机构或建国原则怀有敌意的帖子和信息。

这一针对社交媒体的严苛要求是否对中国留学生申请赴美签证造成阻碍?多家留学服务机构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截至目前,尚未发现学生因过往社交媒体发言或“点赞”记录而直接被拒签的案例。留学服务机构在协助学生办理签证时,也会特别提醒申请人注意当前审核标准的强化,建议避免发表可能引发争议的言论。

刘威告诉记者,从2020年起,美国签证系统就要求申请人提交过去五年使用的社交媒体账号,并进行背景审查。这一政策在实际操作中主要针对极端风险行为,例如公开支持恐怖组织、传播仇恨言论、发表反美极端言论等明显违反美国国家安全标准的内容。对于大多数中国普通学生而言,除非存在强烈的反美或极端政治立场表达,通常不会因社交媒体历史记录而直接被拒签。

他介绍称,当前学生签证被拒的主要原因依然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申请材料准备不充分,尤其在资金来源证明、学习计划合理性以及回国发展动机等关键问题上的表述不够清晰;二是面签表现不佳,如回答问题时逻辑混乱、表达模糊;三是签证官对申请人“非移民倾向”的判断未达到要求。

多名今年参与赴美留学签证面谈的学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们经历的签证面谈过程相对简短,签证官的提问内容也比预期简单。美方的确提出了社交媒体审查的要求,不过,在实际操作中,申请人仅需将账号设置为公开状态。等待一两天后,通常可收到审查通过的通知。

不过,据刘威称,在过去一年中,美国针对部分中国高校毕业生实施了更为严格的签证审查,特别是在工程技术、信息科学等高科技领域。申请这些“敏感专业”的学生可能会面临更高比例的行政审查,甚至出现拒签情况。尽管这些限制并未以明确的“禁令”形式出现,但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已形成一定“隐性壁垒”。

邹丹告诉记者,目前她遇到的拒签案例相对较少。不过一些常规热门专业如机器人、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多数情况下都会经历行政审查程序。根据其所在机构的统计信息,在硕士申请中,生物及相关专业、材料及相关专业的行政审查概率超过60%,而计算机、电子工程等专业的审查概率则在40%以上。

上述上海留学服务机构则告诉记者,从学生的视角来看,政策的不确定性正在影响他们的赴美决策。“比如学生会担心签证能否顺利续签、在校期间是否会面临不合理的检查,以及学历是否能够得到认证等问题。”

该机构透露,今年与其签订美国留学申请服务合同的学生人数也比往年大幅减少。“每年3月至9月通常是申请秋季入学的签约高峰期,但今年签约赴美留学的人数同比下降了30%至40%。”该机构人士表示,如果下半年签约情况未见明显回升,预计2026年赴美留学的学生比例将进一步下滑。

即将升入大四的小王同学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原本计划出国攻读研究生学位,并在今年积极联系了暑期研究项目。然而,由于担心签证问题,他最终放弃申请,转而选择留在国内担任研究助理。对于未来是否继续选择赴美留学,小王表示,目前仍持观望态度,因为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让他犹豫不决。

此外,经济成本与性价比的考量也是学生和家长在决策过程中需要权衡的重要因素。成都一家留学服务工作室负责人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美国高校的学费和生活成本高昂,再叠加汇率波动,使得赴美留学的经济压力不断加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对留学后的就业前景持保留态度,担心高投入无法获得相应的回报。同时,美国部分地区存在的治安问题也让许多家长感到担忧。

香港、新加坡,正在成为留学生“新宠”

尽管多家留学服务机构表示,目前签证申请的挑战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并非无法克服,但随着暑期过半、开学临近,签证仍未获批的情况确实使部分学生和家长感受到不小压力。社交平台上也不乏担忧声音,不少网友表达了对签证进度延误可能影响入学安排的担心。

一名即将赴美读研的本科毕业生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坦言,虽然签证申请已经恢复一个多月,但整个流程推进迟缓。“在漫长的等待中,大家都很焦虑,忧心忡忡,生怕错失入学机会”。

距离美国高校秋季学期报到仅剩约一个月时间,部分尚未获得签证的学生该如何应对?对此,中国留学服务机构新航道高级副总裁、留学服务事业部CEO刘威建议,学生应采取“双轨并行”的应对策略。

一方面,应继续积极推进签证流程,包括尽早重新预约面签、准备补充材料或通过申诉争取补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压缩行前准备时间,争取如期赴美。另一方面,学生也应尽早与录取院校联系,申请延期入学。多数美国高校允许学生将入学时间延后至次年春季或秋季,通常只需重新签发I-20表格或缴纳一定金额的押金即可完成延期手续。

刘威同时建议,为避免因签证问题错过秋季入学而出现“空档期”,学生可同步考虑其他国家的升学机会,例如申请英国1月开学的硕士课程,或澳大利亚等地的春季入学项目,以最大程度保障学习节奏和时间成本的平衡。

多名留学顾问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许多学生尤其是敏感专业的学生,往往会制定备选方案。他们在最初规划留学时便采用多国联申策略,而非仅局限于美国院校。部分学生还会准备国内考研计划,一旦美签受阻,也能顺利入读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优质高校。

随着赴美留学热度不再“一枝独秀”,留学目的地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邹丹认为,随着留学美国不确定性大增,新加坡和中国香港正在成为众多中国学生心目中的热门的留学选项。这两个目的地在地理位置、安全性和性价比等方面都颇具优势。对于有移民意向的学生而言,加拿大也是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而对于那些更注重QS排名的学生来说,澳大利亚则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刘威同样认为,新加坡和中国香港正凭借“高性价比”“课程周期短”“签证政策相对宽松”等优势,逐渐成为众多学生的新宠。不过,他认为,从长远来看,美国高校所拥有的学术实力、科研资源、全球声誉以及多元文化环境,仍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吸引中国学生的关键因素。

“当前的情况更像是‘分流’而非‘断流’。”他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学生在申请阶段便同步规划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路径,最终会综合考虑签证、录取结果以及个人职业规划等因素做出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政策的调整正在深刻地重塑中国学生的留学选择模式。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