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解局】从关税威胁到司法干预,美国近期为何对拉美“全线出击”?
2025-7-25 18:19
环球报
491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白云怡】扬言将对巴西施以50%的最高关税,发起对墨西哥航空公司的制裁,把古巴领导人直接列入制裁名单,对阿根廷国内司法案件发表干涉性言论……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对拉美多国接连出招,手段强硬。从贸易打压到外交制裁,从经济胁迫到司法干预,本届美国政府对拉美的政策不仅引发外界对“新门罗主义”回潮的担忧,也让美拉之间的不信任在短短几个月间迅速上升。

多位拉美事务专家2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美国对拉美政策的霸权色彩愈发凸显,整体关系重回紧张轨道,部分国家与美国的双边关系甚至跌至近年来的“最低谷”。他们认为,近期美国频频出手,意在扭转拉美“粉红浪潮”的政治格局,通过“拉右打左”扶持右翼政权,力图重塑地区的政治风向标。

“仅仅几个月,特朗普政府就已显著重塑了美国与拉丁美洲的关系,为这一传统上虽然复杂但具有合作性的关系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和动荡。”专注于拉丁美洲及整个西半球政治经济事务的英文杂志《美洲季刊》评论认为,本届美国政府的“美国优先”言论和一系列重大的政策转变,已在整个地区引发焦虑,美拉之间的不信任和紧张局势加剧。

据媒体公开报道,在过去几个月里,美国除加大对古巴、委内瑞拉等左派国家的制裁力度外,对此前与美国保持平稳甚至相对密切关系的巴西、墨西哥等国也频频施压,动作密集,引发外界关注。“美国对拉美地区‘家长式外交’正在死灰复燃。”新闻媒体《对话》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评论称。

金砖创新基地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王友明2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本届美国政府上台后,其对拉美的政策呈现出几个新特征。第一,美力图改变拉美“一片粉红”的政治版图,拉右打左。比如,特朗普力挺极右翼掌权的阿根廷米莱政府,努力扩大保守势力在所谓“后院”的势力范围,重点打压地区左翼掌权大国巴西卢拉政权以及古巴、委内瑞拉等左翼国家,提前介入巴西明年选举,力图提升巴西右翼选情,助推巴西右转,以此改变拉美地区的“政治风向标”。

他分析认为,第二个新特征是,美国打压它眼中的拉美“另类国家”的手段更加多元化,比如在制裁的基础上,再重点添加“关税大棒”,辅之以收紧拉美高官赴美签证、舆论抹黑等惯用手段,试图以压促变。第三,在战略上,特朗普政府把拉美“去中国化”作为美西半球安全战略的重中之重。美高官频繁访拉,施压巴拿马等国清除中国因素,实现美西半球利益的“绝对安全”。第四,将移民、贩毒作为其所谓“后院政策”的当务之急,全方位服务MAGA。

中国政法大学拉美法律和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潘灯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特朗普第二任期对拉美的政策比第一任更有“门罗主义”的鲜明特征。美国保守派认为,拉美域内合作以及与域外国家的联动冲击了美国在拉美的利益,因此将“门罗主义”作为对拉美政策的核心理念,试图防范潜在安全威胁、排斥域外力量,维护美国在拉美的霸权,构建西半球联盟体系。

此外,当前美国对拉政策的强权霸凌色彩也比此前更加鲜明,如胁迫巴拿马退出 “一带一路”合作,升级对古巴、委内瑞拉、尼加拉瓜的制裁力度,以关税要挟墨西哥在美墨边境管理上让步等,都是鲜明例证。

《美洲季刊》注意到,最近几个月,美国政府对在拉美的关键伙伴——尤其是墨西哥和哥伦比亚——采取的不可预测的态度,让这些传统的华盛顿盟友不再确定自己在美国战略中的地位。模糊和波动的政策也让任何长期的合作规划变得更加复杂,尤其是美国对墨西哥的关税威胁,也同时危及美国和拉美在移民和安全领域的关键合作。

“在‘美国优先’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主导下,本届美国政府将战略重心更多投向国内经济复苏及对中、俄、欧等主要经济体的竞争。这种内向型战略导致其对拉美的整体关注度下降,政策执行上更加趋于工具化与单边施压,缺乏对地区复杂政治经济现实的深入考量与长期战略布局。”潘灯认为。

他表示,与此同时,移民问题在美国国内已高度政治化,成为两党博弈与选举动员的焦点。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会对墨西哥和一些中美洲国家施加前所未有的压力,要求其在边境安全与难民安置方面配合美国政策。“相比于长期稳定的双边关系,本届美国政府显然更看重这些短期、可量化的执政成果。”

“美国近期对巴西、哥伦比亚等国司法案件的表态,显示出一个更危险的转向——直接干预民主国家的司法进程。”时政新闻网站“哥伦比亚第一新闻”则在报道中这样写道,这已成为美国最近最令人担忧的表现之一,相关干预已经达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

报道认为,在特朗普政府内部,古巴裔美国人在制定当前美国对拉美外交政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群体推动了美对拉政策走向极端保守化。而《美洲季刊》则认为,当前美国政府的政策已经削弱了其自身在拉美的地位,如果这种情况继续,美洲关系甚至可能面临永久性的损害。

“本届美国政府对拉美的政策‘变’中也有‘不变’,那就是门罗主义的幽灵始终徘徊在拉美的上空,未曾有片刻离开。”王友明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门罗主义是美历届政府政客的固化思维,已成两党共识。美拉关系二百多年的历史,本质是控制与反控制,其结构性逻辑难以改变。

他认为,在世界多极化的大背景下,未来拉美战略自主的态势将愈发凸显。在美国“单边霸凌”和关税大棒下,拉美国家将加力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多元化战略,寻求外交突破,一些左翼国家将与美保持“疏而不离”状态。与此同时,在全球大国博弈中,大多数拉美国家将奉行“大国平衡”战略,不愿选边站队,在多元化外交战略中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潘灯则认为,面对美国持续的政策施压和区域影响力,拉美各国当前的反应已呈现出一些相对集中的特征。越来越多国家,尤其是那些遭受美国制裁或批评的政府,普遍对外来干涉持强烈抵制态度。即便是如墨西哥这样与美国经济高度依存的国家,在国家能源政策和贸易利益等关键议题上,也不断强调主权原则,明确拒绝接受任何外部强制性安排。

不过,他认为,“拉美国家的对外政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和公众诉求的主导,而不仅仅是‘是否屈从美国压力’这一单一因素。如何在回应美国霸凌、顺应国内情绪与务实应对执政挑战之间寻求平衡,将成为各国制定对美政策的关键张力。”

这名拉美事务学者表示,尽管区域合作的意愿持续存在,但由于政治立场、经济利益和发展路径等方面的分歧,拉美国家间实现深入有效的一体化仍面临挑战。相较之下,地缘相近、发展水平相似、产业链联系紧密的国家之间的次区域合作,预计将展现出更大的活力与成效。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