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创新品类空调一机难求,冰敷手持电扇销量猛增,中国降温“四大金刚”火爆出海欧洲
2025-7-25 07:01
环球报
421

【环球时报记者 杨沙沙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7月,欧洲多国气温突破40摄氏度,“清凉经济”正在成为这里的消费新刚需。阿里国际站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制造的移动空调、便携风扇、制冰机、冰激凌机成为“夏日出海四大金刚”,制冷类产品GMV(商品交易总额)同比增长77%。而“不靠空调过夏”的欧洲正成为中国制冷设备制造商出海目的地。《环球时报》记者近日联系多家家电等产品出海企业,采访多名欧洲消费者,看中国“降温神器”如何在当地市场发挥重要作用。

空调正进入欧洲家庭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日前报道称,近90%的美国家庭有空调,但在欧洲,这一比例约为20%。随着高温天气席卷欧洲大陆,空调销量激增。根据德国消费者门户网站Verivox的数据显示,2021年,只有约3%的德国家庭拥有空调。到2024年,这一比例上升至19%。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报告预测,到2050年,欧盟的空调机组数量可能会增加到2.75亿台,是2019年的两倍多。

在德国最大的电器连锁店万得城柏林一家门店,这里的降温产品让《环球时报》特约记者看得目不暇接,有空调、电扇、电冷毯、颈扇等。店员告诉记者,这些产品以“中国制造”最多。

其中,空调产品就有上百种之多。记者看到,空调产品中,有海尔、TCL、美的等熟悉的中国品牌。一位叫梅兰妮的顾客告诉记者,她准备购买海尔的一款具有人工智能技术的空调,省电且便宜,价格近1000欧元。她表示,中国制造的空调性价比比韩国、欧洲产品更高,功能也更多。

“有关空调的争议正成为欧洲今夏政治博弈的焦点。由于最近的热浪,欧洲对空调的抵制正在减弱。”《华尔街日报》22日报道称。

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统计,今年1月至5月,中国家用空调出口额达94.5亿美元,同比增长17.8%;风扇出口额达56.5亿美元,同比增 7.1%;冰箱出口额达33.2亿美元,同比增长5.1%。

安装和运行空调非常昂贵,限制了欧洲人使用空调。据万得城店员介绍,安装分体式空调需要得到房东,甚至政府部门许可。安装也必须由执证专业人员进行,费用高达数百欧元,还需要定期维护。

美的空调欧洲大区总监朱洲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的空调针对欧洲市场推出的创新品类PortaSplit(移动分体式)空调,在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家大受欢迎,很多市场是“一机难求”。

朱洲向记者介绍称,与传统的分体式空调不同,美的PortaSplit空调虽然也分为室内机和室外机,但安装十分简单,用户可以自己动手安装,同时也具备移动空调的便携性,制冷体验也很好。“北欧的空调,购买产品加安装,费用基本需要3000欧元,西欧和南欧要稍微便宜些。但美的这款移动分体式空调的售价是1199欧元,因为可以自己安装,能省下不少安装费。”

朱洲告诉记者,今年夏天,“Midea/PortaSplit”在谷歌德国的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20倍,目前累计销量超过8万台。

爆款电扇怎么做出来的

除了空调,记者观察到,在德国,几乎每家每户都能找到几件“中国制造”的降温小商品。许多德国消费者告诉记者,“中国制造”的降温商品不仅有价格优势,且产品类别齐全,还常常有令人意想不到、新奇有趣的创新。

斯特凡是德国柏林的一名水电工,工作场所没有降温设备。最近,他在百货商店购买了一套中国品牌的降温制服,不仅透气,还可免受高温、紫外线和汗水的侵袭。记者了解到,降温制服得益于制冷面料或衣服隔层里的通风小装置等特殊技术,内部温度可以比外部环境温度低 15摄氏度,非常适合在炎热的施工现场穿。

今年3月份,维肯熊品牌供应链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磊就知道,半导体冰敷手持电扇将是今夏爆款。刘磊回忆,过完年,3月份,欧洲等国家订单陆续压下来,半导体冰敷手持风扇果然“爆了”。

“爆品”在行业内标准是月销售10万台,刘磊公司的这款半导体冰敷手持风扇的月销售量大概在20万台左右。

“通常我们要比市场提前半年感受到趋势。”刘磊告诉记者,这些年,市场每年都流行新款爆品。今年,越南、泰国还爆了一款带风扇的帽子,帽子里安装了一个小风扇,既凉快又遮阳,欧洲市场也有火起来的趋势。去年,高速手持风扇全球销量排名靠前,再往前,各种做冰块的制冷设备也火爆过。

目前,半导体冰敷手持风扇市面上卖100多欧元,“你可以理解一个铁片通过技术制冷,吹出来的风带着铁片的冰感,十分凉爽”。刘磊表示,虽然看似技术简单,但欧洲本土市场做不了类似产品。“欧洲自己做划不来,主要就是成本高,人工贵。而小件家用电器的技术中国已经很成熟,产业配套很齐全,注塑、电路、组装、电池等,所有的产业链,别说在深圳,就在我们一家公司,我都能满足80%以上的需求,” 刘磊称。

陈建安(化名)在深圳经营一家手机零部件公司,偶然发现便携式风扇有市场需要,也拿出部分产线生产挂脖式电扇等产品。“市场非常注重一些细分领域的需求,从立式风扇到桌面风扇,再到不同场景,比如挂腰、挂脖风扇,客户在某一些特定场景上有需求,中国市场能做的就是迅速抓住客户需求,及时对产品进行调整。”陈建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你能挖掘出客户的显性或者隐性需求,把产品做好,质量持续,成功机会就很大了”。

越来越重视产品IP

出海过程中,刘磊在很多地区和国内同行不期而遇。在欧洲市场,他自认为公司对当地市场的熟悉程度比不过其他同行。前几年,制冰机爆火,来自浙江的制冰机大量上市后,市场价格不断下滑,利润已经非常低。今年4月份,刘磊所在的公司还在陆续向海外销售制冰机,“有可能都不赚钱,但为赚个人气一直留着,维持着老客户”。

此外,刘磊告诉记者,出海多年,自己非常重视产品的IP(知识产权)。“别看一款小电扇,我们上市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把它专利外观等等在各个地区都注册完毕。我们开发一款产品,在还没看到现货的情况下,前期投入成本就接近20万元。”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浙江星宝伞业创始人张吉英也感受到欧洲市场对防晒产品的需求激增。张吉英告诉记者,“我们的优势就是可以针对他们的需求不断改进产品”。根据欧洲客户需求,她的伞增加了很多功能,比如带风扇、带手电筒,款式越来越多,有的伞特别轻,只有100克左右,伞骨用的是碳纤维材料,伞布用的是纳米技术,收起来小巧轻便,深受消费者喜欢。

张吉英说,在义乌,感受的不仅是国际经贸的晴雨,而是要学会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转向。“大家都说生意不好做的时候,我们不会去抱怨市场不好,所有的不好都是自己的不好,因为自己产品没有更新,或者没有服务好客户。”张吉英说,“如果我们把客户服务好,产品做得更好,客户就离不开我们产品,这才是我们一直要做的。”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