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伊朗特约记者 包小龙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甄翔】美国总统特朗普21日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如果有必要,美国会再次对伊朗核设施发起打击。此时距离美国6月21日夜袭伊朗核设施刚刚过去一个月。伊朗外长在美国福克斯新闻网7月21日播出的独家采访中表示,伊朗核设施在袭击中受损严重,不得不暂停铀浓缩活动;但伊朗不会放弃铀浓缩活动,因为这是伊朗科学家取得的成就,更关乎伊朗的“民族自豪感”。伊朗官方宣布,伊朗、中国、俄罗斯三方官员22日在德黑兰举行磋商,讨论核问题和潜在的西方对伊制裁。外媒认为,这是伊朗25日同欧洲三国会谈前与中俄协调立场。而在伊朗国内,各派就“和不和西方谈”产生明显分歧。
事关伊朗的“民族自豪感”
据福克斯新闻网报道,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在采访中表示,美国上个月的空袭对伊朗核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目前伊朗正在进一步评估受损情况。特朗普马上对此做出反应,在社交平台上转述阿拉格齐的话,并评论称:“当然是这样,正如我所言,如果有必要,我们还会再次采取行动!”
《印度时报》称,特朗普非常在意美国空袭对伊朗核设施造成破坏程度的评价,他21日再次痛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假新闻CNN应该立即解雇他们虚假的‘记者’,并向我和摧毁伊朗核设施的伟大飞行员道歉”。CNN在此前的报道中称,美国那次空袭未能摧毁伊朗核设施,或许只让伊朗核项目发展延迟数月,特朗普为此勃然大怒。
阿拉格齐在采访中表示,伊朗仍然拥有未来恢复铀浓缩活动所需的技术知识和人员,“建筑物可以重建,设施可以重建,机器可以更换,技术就在那里。”他称:“如果(美国的)目标是确保伊朗永远不会拥有核武器,这是可以实现的。但如果目标是剥夺伊朗的权利,包括铀浓缩权,我认为有困难。”
福克斯新闻网称,伊朗坚持其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最近多次将铀浓缩活动与民族自豪感联系起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上月表示:“世界上能实现完整核燃料循环的国家数量,可能比一个人的手指还少。我们有能力生产核燃料,从矿井开始,一直到发电厂。”
伊朗媒体:外长采访犯下两个战略错误
阿拉格齐在采访中的表态遭到伊朗强硬派媒体的批评。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的法尔斯通讯社22日发文称,阿拉格齐犯下了两个战略错误,可能会损害伊朗在未来核谈判中的地位。
报道称,阿拉格齐犯下的第一个错误是:从弱势地位提到伊朗铀浓缩活动已停止和核设施的脆弱性。这些说法既是软弱的,也是夸张的。在谈判前夕表达这样的立场,可能会鼓励敌方加大对伊朗的施压,特朗普随后的表态也说明,美国将这些言论视为伊朗软弱的表现。
文章称,阿拉格齐犯下的第二个错误是关于美国和以色列的表态。在采访中,当被问到伊朗国内出现“美国去死”的口号时,阿拉格齐表示,这是针对美国的外交政策,而不是美国人民。关于伊朗两名高级神职人员发布对特朗普的追杀令,伊朗外长称,这是“激进团体”的举动。
法尔斯通讯社称,美国和以色列官员公开威胁伊朗领导层、暗杀伊朗核科学家,阿拉格齐没有以强势姿态抗议这些恐怖行为,给人的印象却是伊朗政府在面对敌人威胁时并不团结,将民众的反应归咎于“强硬派”。文章称,实际上,这些反应是对美国和以色列公然侵略行为的自然反应。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巴加埃21日宣布,将在25日与英法德三国在伊斯坦布尔重启核谈判。这是以伊战争后伊朗与西方举行的首次谈判。巴加埃强调,这是欧洲三国主动提出的请求。此次会谈讨论的主题很明确:解除对伊制裁和讨论伊朗和平使用核能问题。不同的是,这次伊朗一定严正提出要求,要求欧洲必须为其此前没有谴责以色列和美国袭击伊朗的“不当行为”负责。
对于这次谈判,伊朗国内也有分歧。伊朗强硬派报纸《世界报》22日发文质疑,此时与西方谈判意义何在?他们没有道德,所谓谈判只不过是欺骗的手段而已。《今日理想报》则认为,在伊斯坦布尔的谈判,背后是美国“暗中操刀”。而改革派报纸则支持伊朗与西方谈判来化解危机。
高温、缺水、缺电
比起核谈判,眼下伊朗老百姓更加关注的是高温和缺水缺电危机。在德黑兰气温持续突破40摄氏度、全国多地逼近50摄氏度高温之际,伊朗政府21日宣布,德黑兰省将于23日放假一天,所有政府部门、银行和企业暂停营业,以应对炙热天气及日益严峻的水电资源危机,“如果有必要,还会继续放假”。
伊朗水资源危机也愈演愈烈。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日前在内阁会议上警告:“当前的水危机远比表面上严重。如果现在不采取果断措施,未来可能陷入无可挽回的局面。”伊朗水利官员透露,德黑兰供水依赖的多座水库蓄水量已降至“百年来最低水平”。
战火虽熄,阴霾未散。战后经济尚未恢复,民生重负叠加高温与基础设施压力,令不少伊朗民众感到喘不过气。长时间的停水、频繁限电、物价上涨、失业率高企,构成战后伊朗最真实的日常图景。但《纽约时报》22日的报道称,伊朗“已经从与以色列的战争中走出来”,对美以袭击的愤怒导致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这被转化为对伊朗政府更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