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这称得上是一场战斗”,在“锋刃”现场直击国际狙击手巅峰对决
2025-7-21 07:17
环球报
708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在军事题材影视作品中,狙击手一直是最具传奇色彩的角色之一,其冷静且敏锐的人物形象令人好奇。在真实的特战场景中,狙击手也被誉为特战力量“精锐中的精锐”,其出场往往能起到“一枪定音”的效果。7月15日至19日,全球20余个国家特战队伍中的狙击精英齐聚新疆乌鲁木齐武警部队某训练基地,竞逐“锋刃-2025”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以下简称“锋刃-2025”竞赛)。《环球时报》记者在本次比赛的现场看到,这项中国武警立足于实战化训练以及国际军事合作的品牌赛事,在课目设置上极为贴近实战环境,参赛各国的特战精英在高度仿真的赛场中各展所长、切磋技艺。本报记者在现场观看各国狙击手的出色表现后,深感想要培养一名优秀狙击手的不易。

竞赛课目借鉴真实战例

“借鉴实战案例增强实战性,是我们此次竞赛的一大特色。”武警部队参谋部主办局的相关负责人在比赛期间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本次比赛的课目设置,借鉴了近年来中国武警部队成功处置的实战案例经验,参考了近些年全球恐怖事件的应对之策,以及各种特战比武中的国际惯例,每个课目都带有实战背景,凸显实战特点。

这一理念贯穿本次赛事的各个环节。《环球时报》记者在比赛现场看到,此次竞赛根据精准基础狙击、典型场景狙击、综合战斗狙击、极限挑战狙击4个类别设计有12个竞赛课目。每个课目都在靶标、地形以及条件等方面采用了高度“仿真”的设计。

其中,精准基础狙击部分主要考验单个狙击手的基础狙击技术,围绕“打得准、打得远、打得快”等单兵能力,设置“暗箭刀锋、百步穿杨、移形换位、筑垒御敌、半渡而击”5个课目,重点比拼狙击手在不同战斗任务中运用狙击技术的能力。

典型场景狙击部分,则由两名狙击手组成一个狙击小组,围绕“运动的隐蔽性、行动的突然性、人装的协同性、打击的精确性”等小组作战能力,设置“搭乘舟艇水上狙击、城市要点控守狙击、声响掩护隐蔽狙击、人机协同隔障狙击等课目,重点比拼狙击小组在典型战斗场景中的协同作战能力。

例如在搭乘舟艇水上狙击课目中,模拟水域作战场景,要求狙击小组快速完成目标判定,精准捕捉时机,快速调整射向,在舟艇上对水上目标实施协同狙击。“搭乘舟艇水上狙击课目是我们结合遂行多样化任务实际设计的新课目。”该课目主裁判王帅龙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近年来,随着海上、水上执行任务情况增多,在劈波斩浪中寻求制胜一击,已成为现代狙击手必须跨越的新门槛。而人机协同隔障狙击,则将最新的无人机技术与狙击手完美结合,模拟狙击手与无人机协同作战场景,要求狙击小组利用无人机实施侦察,立体感知外部环境,对快速运动及隐匿目标实施协同狙击。

“这已不是单纯的技术比拼,而称得上是一场战斗。”突尼斯参赛人员阿米尔·阿南在参加完人机协同隔障狙击课目比拼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个课目既挑战射手对各种目标的快速捕捉、判断识别和临机协同能力,又极大考验心理素质和抗干扰能力,有种实战的紧张感。虽然阿南的成绩不太理想,但赛后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也积累了一份宝贵的实战经验。“这里的每一颗子弹都精准锁定‘战场’。”

综合战斗狙击部分,则以狙击小组深入敌后解救人质为战斗背景,共设置隐蔽渗透、协同接敌、定点打击、控守压制、游动反击、掩护打击、快速撤离7个作战环节,采取综合演练的形式分段组织实施,全程贯穿组织指挥,注重战技一体运用,主要检验狙击小组在复杂环境条件下的综合战斗能力。

在该竞赛单元中,参赛各国挑选出两名狙击手组成一个狙击小组,需要在20分钟内,携带装备器材完成1.1公里的奔袭。其间,需要使用狙击步枪和手枪两种武器完成隐蔽渗透、定点打击、掩护打击、快速撤离等多个课目,射击目标的距离最远可达900米。《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为还原真实的作战场景,该环节不仅搭建出真实的乡村建筑,还“请”来羊群作为“道具”,在羊圈这一狙击点位对狙击手实施“干扰”。

而在极限挑战狙击部分,则着眼创造赛事最远狙击纪录,通过现场挑战最远狙击距离,融合现场观摩与队员深度交流,充分激发竞技热情,同时借助互动分享促进能力提升,为后续狙击战术发展和装备改进提供实践经验。该部分主要检验狙击小组克服自然环境影响和武器性能极限,实施超远狙杀的能力。

“与往届相比,本届‘锋刃’竞赛有4个方面的明显变化。”武警部队参谋部主办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届赛事比赛课目的狙击距离更远,极限挑战狙击课目中,最远射击距离可达2000米。此外人员和装备结合更多,将无人机空中侦察、突击车陆上掩护、冲锋舟水上渗透等人装协同与狙击作战紧密结合。本届比赛的技战协同更紧,小组狙击课目全程贯穿精确指挥、精密协同、精准打击。本届比赛的实战氛围也更浓,按照靶标外形相近、地形选择相似、条件构设相当的思路布设竞赛场地,最大限度地还原真实战斗场景。

“轩辕剑”意义非凡

“锋刃”竞赛不仅是参赛各国“神枪手”同场竞技的赛场,也是世界一流狙击器材展示卓越性能的舞台。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锋刃”竞赛开放度很高,在比赛枪械方面采用自愿原则,允许各国参赛队员自带狙击器材参赛,也可在比赛期间选择中国的狙击步枪作为竞赛装备,因此每一届“锋刃”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都堪称“名枪荟萃”。在本届“锋刃”竞赛上,就不乏SVD、MSR等世界知名狙击步枪的“身影”,然而大部分国外参赛队伍还是选用了中国的7.62毫米口径狙击步枪。他们也在使用中国狙击步枪的参赛过程中,感受到了“中国制造”的魅力。

谈及第一次使用中国狙击步枪的体验,缅甸代表队的狙击手昂在林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自己的心情很激动。“虽然我是第一次使用中国的狙击步枪,但我觉得它与我平时经常使用的狙击步枪没什么区别,非常容易上手。”在“暗箭刀锋”课目中使用中国的狙击步枪全部命中目标,获赠“轩辕剑”后,昂在林表示对于这个结果非常满意。与他有着相同感受的还有来自科威特的选手萨德·萨利赫。在参加完“暗箭刀锋”课目竞赛后,他表示使用中国狙击步枪的体验非常好。

他们参加的“暗箭刀锋”课目,要求选手在60米外、50秒内击中2个长10厘米、直径3毫米的玻璃管,全部命中目标方能获赠“轩辕剑”。乌兹别克斯坦参赛队员胡达耶尔加诺夫·胡而希德凭借稳定的发挥,也成为获赠“轩辕剑”的选手。

胡而希德从翻译口中得知轩辕剑是中华文明始祖黄帝的佩剑,象征勇武、智慧与正义,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件中国礼物意义非凡,它不仅是狙击手荣誉和成绩的体现,也包含着共同维护和平、捍卫正义的理念和追求。”回国后,他也会把此次参赛经历与战友分享,向他们传递这项比赛中促进合作交流的理念和氛围。

“本届‘锋刃’竞赛的文化融入更深。”武警部队参谋部主办局的相关负责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本届比赛在课目名称、靶标设计、狙击阵位上融入了更多中国文化元素,这形成独具特色的“锋刃”竞赛课目体系。

交流绝活,提升战力

在紧张的赛场之外,交流成为参赛各国狙击手另一种提升自我的方式,大家围坐在一起,交流心得体会的场景在本届“锋刃”竞赛中比比皆是。在餐厅中,昂在林在与白俄罗斯的安德烈·弗尔塞维奇共同用餐时,热烈讨论“筑垒御敌”课目中,自己因缺乏对环境感知判断而错过了几个高分值目标的射击时机,而安德烈·弗尔塞维奇则大方地分享了自己快速判定、果断取舍的心得。

在赛场休息区,古巴选手奥列尔·佩雷斯·阿尔迪雷斯会向各国同行演示他上膛前检查子弹底火、确保供弹顺畅的独特手法。柬埔寨选手陈·索菲普则介绍了他们小组狙击时高效且隐蔽的专用手语沟通系统。中国武警选手康凯宁从战术背心侧袋中掏出几个不起眼的小沙包,展示其在野外缺乏稳定依托时,如何利用沙包快速构筑稳固射击平台的方法。

担任现场裁判的张浩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锋刃”搭建的不仅是一个比拼技艺的擂台,更是一个取长补短、互学互鉴的平台。世界各国顶尖狙击手在这里分享的实战智慧,最终都将融入到各自军队实战化训练当中,转化为更强大的制胜能力,共同应对全球性安全挑战,守护人类共同的和谐安宁。

【环球时报赴新疆特派记者 樊巍 牛盈博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罗鑫 邢晨 廖彬华】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