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去菲律宾变高危?中国教育部和大使馆同步发声!
2025-7-18 15:58
头条新闻
9598

伯乐头条特约作者——习笔小札


菲律宾留学,这条曾被无数中国家庭誉为“高性价比捷径”的海外求学之路,如今却被浓重的安全阴影所笼罩。7月,中国教育部通过《环球时报》公开发出留学安全警示,提醒有意赴菲的学生谨慎评估风险、强化安全防范意识。与此同时,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也同步发布提醒,指出近期针对中国公民的骚扰与犯罪事件频频发生,当地安全环境正迅速恶化。


这并非一次普通的外交例行提醒,而是一种罕见且高等级的官方信号,直击在菲中国人日益被边缘化与不安全的现实。



菲律宾留学“优势神话”正在崩塌


过去十年,菲律宾凭借欧美化的英语环境、相对低廉的学费和地理距离的便利,成为许多家庭心中的留学“跳板”。无数中国学生在这里修读语言课程,再转赴欧美深造。


但今天,这个曾经被包装成“高性价比”的选择,正在逐渐失去光彩。随着治安问题加剧、签证和身份审查趋严,赴菲留学正从“实惠之选”变为“高风险赌注”。




安全问题:无法回避的痛点


持续追踪的多起案例显示,安全隐患正成为压倒留学优势的最大风险:

1. 无端盘查频发——马尼拉、宿务等城市的中国学生屡遭突击检查,被要求随时携带并出示护照、签证。

2. 签证瑕疵成高压线——部分留学生因材料不全被移民局扣留,甚至被关押在臭名昭著的“小黑屋”。

3. 地方情绪恶化——美军进驻菲律宾北部卡加延省,引发部分地方政客对中国留学生群体的抵触和公开指责。

4. 治安威胁升级——抢劫、绑架、勒索等案件层出不穷,语言与人脉的劣势让留学生成为犯罪团伙的“软目标”。


这些问题不再是个别新闻,而是伴随地缘政治紧张而扩散的普遍风险。



中菲关系下的“夹缝群体”


南海争端持续升温、美菲军事合作加码,使中菲关系走向对抗的边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留学生几乎成了夹缝中的群体:他们既没有强大的资源背景,也缺乏安全避险的手段,一旦民族情绪被点燃,他们就可能成为无辜的替罪羊。



罕见官方双重警示


需要警惕的是,中国教育部历来极少针对某一国家单独发出留学安全警示,而此次与驻菲大使馆同时发声,已经释放出前所未有的警告信号。

这不仅是教育领域的提醒,更是外交与安全层面的综合预警,直言菲律宾的安全风险已经触及警戒线。



低成本的背后,是高风险的代价


许多家长已开始重新思考菲律宾留学的必要性。低学费与近距离的优势,正在被不断攀升的治安风险、政治不稳定与身份困扰所抵消。


如果依然坚持赴菲留学,务必做到:

提前在驻菲使馆备案并保持联络;

准备齐全的合法签证与身份文件;

避免涉足高风险区域及政治活动;

建立实时沟通机制,与家人、同学保持联系。



信号不是建议,而是警钟


当教育、外交、公共安全三大系统同时为某国留学发出警示,这不仅仅是一种态度,而是对现实风险的直白揭示。

菲律宾留学,已不再是当年的“低价优选”,而更像是一场需要极度谨慎的风险博弈。


“去,还是不去?”


如果你必须去,那就做好全套备案、随时联系使馆、严格自律;


如果你还在犹豫,那可能——就是时候认真听听这次“官方的声音”了。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