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菲全网举报潮起,中国人成重点目标!你准备好了吗?
2025-7-14 15:52
头条新闻
7461

伯乐头条专讯:菲律宾移民局近日全面启动“全民反诈举报机制”,鼓励公众检举“行为可疑的外国人”,以打击非法滞留、跨国诈骗和黑产活动。然而在执行过程中,中国人似乎正在被默认为“主要嫌疑人”。


虽然官方文件中没有点名任何国籍,但从执法行动、媒体报道再到民间舆论,中国人成为了这一政策执行下被高频锁定的群体。不少人开始担忧:合法签证、合法婚姻、合法居留,是否已经无法再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一位长期在菲居住的网友感叹:“不是因为做了什么违法的事,而只是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没做错什么,却要一直自证清白”


伯乐头条收到大量读者投稿,其中不少人即使拥有合法身份、在当地稳定生活,依然遭遇突查与盘问,心理压力与日俱增。


一位居住在大雅台的华人分享称,某日清晨三名自称NBI的便衣突然上门检查身份,一进门便开始扫视房屋各处,“像是在寻找值钱的东西”。尽管他出示了13A配偶签证、结婚证,对方仍反复追问他与菲律宾妻子的相识过程与登记时间。确认无误后才离开。


“我们什么违法都没干,连博彩、网络诈骗都沾不上边,却被当成重点盯防对象。”他说。



另一宗更极端的事件则发生在帕赛市。7月12日凌晨,一辆绿色轿车因举报被查,举报人称车内一名中国男子藏有爆炸物,并详细指出“东西在LV手提包内”。警方赶到后,该男子拒绝配合开包,执法人员强行搜车后从包中查出一枚手榴弹。嫌疑人林某,33岁,就职于一家比特币公司,目前已因违反《菲律宾共和国法案第9516号》被警方羁押调查。


这起事件迅速被主流媒体放大炒作,因涉及“中国人”“爆炸物”“奢侈品”“凌晨抓捕”等多个敏感要素,引发了更广泛的社会警觉,并助推了“举报中国人”的热度。现在,在一些菲律宾社交平台上,甚至出现了“如何举报中国人”的图文教程和转发指南。



全民举报正演变成定向“猎巫”,中国人活在风口浪尖


“全民举报”原本意在遏制非法经济与跨国犯罪,但在现实落地过程中,它正逐渐异化为一种“默认嫌疑机制”——而中国人,就是最显眼的靶子。


在网络平台上,“行为可疑”的定义被不断放大。语言、生活习惯、房屋出入人员、消费方式,甚至邻里的一句误解都可能触发举报。而一旦被举报,即使证件齐全、记录干净,也逃不过一次盘查,甚至可能面临更严重的麻烦。


一位华语社群的博主写道:“我们不是罪犯,我们只是那群‘被盯上的人’。恐慌的根源,不是你做了什么错事,而是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怀疑。”




伯乐提醒:低调生活,务必自保


在这样一个举报氛围愈演愈烈的环境下,你可以做些什么来自保?


1. 随身备好合法证件并拍照备份:护照、I-Card、签证、结婚证、租房合同等都应妥善保管,关键文件可拍照保存在手机中。

2. 远离陌生“高薪轻松”工作邀约:尤其是涉及博彩、币圈、境外业务或“什么都不用做”的职位,极可能是钓鱼举报诱饵。

3. 居住环境保持安静整洁:不聚众、不扰邻、不张扬,降低成为“举报目标”的可能。

4. 如遇执法检查,保持冷静并全程录像:不签署任何未经翻译的文书,不口头承认不实内容,不交付任何现金。



你没有犯罪,却活在“嫌疑”的阴影里


当举报成为一种“道德正确”,当法律失去了对合法身份的基本尊重,生活就不再只是生存问题,更是一场对身份的不断解释与辩护。


合法签证不再等于安全,低调生活不代表不会被锁定。你可能什么都没做,却依然要用一纸证件、几个故事,去对抗别人的“怀疑”与执法者的“程序”。


我们不能阻止举报的浪潮,但我们能提醒彼此:你不是一个人,做好准备,守住底线,捍卫属于你的安全边界。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