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智库机构Ember Energy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在2025年的前5 个月里,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和风能设备安装量打破了历史记录。与此同时,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正在拒绝国家对绿色议程的支持,而欧盟正在寻求通过征收关税来保护其市场免受中国出口产品的影响。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通过这篇材料阐述绿色能源市场的形势和中国的立场。
今年5月,中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93GW(吉瓦),创下了新纪录。Ember Energy智库的报告显示,中国目前已拥有超过1000吉瓦的太阳能装机容量。此外,5月,中国还安装了5000多台风力涡轮机,新增的光伏装机容量93吉瓦,与波兰或瑞典等国的全年发电能力相当。
今年1月至5月,中国的太阳能发电量增加了1.98亿千瓦,风力发电量增加了4.6亿千瓦。然而,在海外和欧盟,中国的成功并不令人兴奋,特朗普领导下的华盛顿再次确定了放弃支持绿色议程的路线。
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毫无疑问地占据全球主导地位
过去10年来,中国已经成为绿色产业所有主要领域无可争议的领导者。去年,中国的电动汽车产量占全球总量的70%以上,太阳能发电量占全球总量的39%,风力发电量占全球总量的60%以上。中国还在这些行业的全球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
近年来,中国绿色产业的爆炸式增长,既得益于西方经济体的能源转型,也得益于发达国家在碳排放上升和全球变暖问题上对新兴工业化经济体施加的压力。发达国家对相关设备的需求不断增长,绿色议程已成为其意识形态的支柱之一和未来形象的一部分,这使得中国能够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积极开拓新市场。
欧洲最初是绿色转型的主要意识形态推动者,也是相关设备的最大市场,现在仍然是中国光伏组件的主要出口目的地。2023年,中国向欧盟供应的光伏组件规模约111吉瓦,约占近年来欧洲此类产品进口总量的80-90%。然而,在欧洲经济放缓、欧盟与中国之间的政治和贸易摩擦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欧盟在中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开始下降。今年第一季度对欧盟的出货量占中国出口总量的34%,创下自202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时,亚洲(不包括中东)首次成为中国光伏板组件出口的第一大海外市场,占2025年第一季度出货量的37%。
绿色议程——惯性和逆转趋势
绿色能源仍然是技术发展的一个突出领域,仍然是全球媒体和机构(包括联合国)关注的焦点。然而,今天绿色能源的发展与其说是由气候议程决定的,不如说是由经济和地缘政治竞争决定的。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上任后几乎立即让美国再次退出《巴黎协定》,该协定要求参与国采取行动减少碳排放并支持各国和各行业向低碳经济转型。关于获得碳氢化合物“钻吧,宝贝,钻吧”(“Drill,baby,drill”)的口号伴随着特朗普的整个竞选活动,现在华盛顿正试图通过取消国家对“绿色能源”的支持,为美国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发展提供额外的激励。
特朗普对电动汽车制造商的首批打击之一:7月4日,他签署了《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将从今年9月起取消对购买电动汽车的补贴。此前,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与伊隆·马斯克发生争执时就曾发出过这种威胁。7月7日,他签署了一项行政令,停止美国纳税人补贴风能、太阳能等“不可靠的绿色能源”。气候议程在文件中被称为“新绿色骗局”。行政令强调,这些能源正处于“外国控制之下”,这显然是在暗示中国在风能、太阳能发电、汽车电池等相关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鉴于现任政府将中国视为美国的主要地缘政治挑战者,这种状况似乎是无法接受的。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绿色”民主游说团体的利益与中国的利益不谋而合,而中国在这一行业已取得了重大进展。
欧盟在中国“绿色”设备和电动汽车出货量中所占的份额远远高于包括美国在内的整个北美地区。然而,中国在这一方向的出口前景也很模糊。特别是,布鲁塞尔和中国政府之间的诉讼已拖延多年,原因是欧盟指控中国存在国家补贴和倾销行为。同时,欧盟也越来越多地试图用关税来保护其严重依赖中国供应的市场。欧盟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实行保护主义。例如,欧洲智库“欧洲外交关系协会”(ECFR)最近的一份报告称,中国“已经摧毁了欧洲的太阳能”,并呼吁保护欧洲风力涡轮机制造商免受竞争对手的影响。
“绿色议程”正在消亡还是南移?
美国对绿色能源热情的减退以及欧盟对中国所谓“产能过剩”和倾销的指责,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西方国家失去了竞争地位以及对新市场和新技术的垄断控制。一些观察家最初认为,气候议程试图通过向发展中经济体强加一种租金来限制它们的增长。俄罗斯联邦政府财政金融大学国际经济关系系系主任帕维尔·塞列兹涅夫就持这种观点。
除了市场和地缘政治竞争的因素外,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合作还受到一些国家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特别是在与俄罗斯对抗的背景下,欧盟,首先是欧洲的工业火车头德国,面临着电价上涨和生产商逃往国外的问题。这些经济挑战与欧洲政策制定者呼吁增加国防开支和加强统一国家的军事工业、保护关键经济部门的本国生产商和建立安全的供应链(即减少对中国的依赖)的呼吁不谋而合。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呼吁重新启动核电站,这些核电站以前在“绿色”游说者的压力下被关闭。欧盟对包括俄罗斯碳氢化合物在内的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也没有下降,尽管受到制裁,但这些石油和天然气仍以迂回的方式进入欧洲市场。这种情况还表明,关于传统能源过时的说法可能为时过早,特别是在说到拥有大型工业经济体的国家时。
为了应对西方市场的挑战,中国正在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增加国内消费,并将出口转向新的方向。近年来,金砖国家是可再生能源增长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在2024年,印度和巴西的太阳能发电量分别占全球总发电量的6.3%(自2014年以来增长了2.5%)和3.5%(自2014年以来增长了0.01%)。随着“全球南方国家”购买力的增长,将光伏组件、风力涡轮机和电动汽车的供应转向南方,将有助于中国在与欧盟和美国的危机加剧时减轻与西方国家合作减少的冲击。印度和巴西是《巴黎协定》的缔约国,也是西方国家对绿色转型的支持的接受者,二者可能有兴趣继续发展自己的可再生能源。
特斯拉等一些西方公司对可再生能源的关注及其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也不太可能让美国和欧盟在未来几年大幅减少与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合作。否则,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最近才获得的竞争力将丧失殆尽。与此同时,取消对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和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国家补贴可能会对西方公司在这一领域的活动产生重大影响,从而使可再生能源的作用缩小到更小众的解决方案。
在全球市场动荡的背景下,中国对可再生能源设备生产的巨额投资和国内激烈的价格竞争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风险。特别是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排名前五的太阳能设备制造商亏损总额超过10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在未来几年将面临挑战,既要在过渡技术周期中实现利润最大化,又要在推广新的原子和氢能技术方面保持领先地位,这将有可能改变全球能源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