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头条专讯:近期,加密货币交易所OKX因账户冻结问题陷入舆论风暴。多位用户反映,尽管按平台要求提交资料,账户依旧无法解冻,最严重者资金被锁超过3个月,引发广泛不满。
一名资深用户透露,其账户中约有1.1万USDT,在未收到任何预警的情况下被突然冻结。尽管按要求提交了详细的交易记录,解冻日期却从2025年1月1日一拖再拖,最终延至4月17日。该用户更被要求补交长达15年的完整工作履历。
目前,维权群人数已超过70人,普遍反映资产被平台“无故锁定”,部分人甚至表示已提交所有资料仍遭拒解。要求异常严苛,有用户被要求提供10年工作经历、5年雇主证明,甚至加附收入来源截图、钱包流水等敏感资料,引发对隐私侵犯的担忧。
7月5日,OKX CEO徐明星首次公开回应此事。他承认风控机制存在“误报”,导致部分正常账户被错误冻结,并向用户致歉。他指出,目前有600人的团队处理合规与风控,但“误杀”问题难以完全避免。
更具争议的是OKX的解冻机制——即便账户成功解封,用户也必须在24小时内转移资产,否则将被永久禁止交易。有用户批评称,这种设定“不是风控,而是变相驱逐”。
徐明星表示,公司将进一步优化验证流程,并允许自由职业者以“无固定工作”方式填写工作信息,但仍需提交收入凭证。此举仍引发大量质疑:为何加密平台的风控审核,远比银行还严?
在监管压力不断上升的背景下,OKX的这一事件再度凸显加密行业面临的两难困境:如何在合规与用户体验之间取得平衡?当用户为了拿回自己的钱,被要求提交15年履历,币圈的“去中心化”梦想,又还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