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新加坡媒体:“不良富足”正在伤害我们
2025-7-3 07:01
环球报
935

新加坡《海峡时报》6月24日文章,原题:“反富足”议程的案例   从垃圾食品到垃圾信息,我们正在遭受物质生产过剩、而非生产不足造成的危机。在生活的许多重要领域,某些太过“富足”的物质正在伤害我们的身心健康。

过多的“不良”富足与过少的“优质”富足构成的奇怪组合,正是我们文明弊病的根源。其中,最明显的不良物质富足表现就是垃圾食品:超市货架上、快餐店里堆积如山的脂肪、碳水、盐和食品添加剂混合物,正在侵蚀我们的身体健康。美国临床肥胖人口比例已从1980年的15%上升到2023年的40%左右。肥胖与包括心脏病、抑郁症、高血压、癌症和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相关。

但不良富足的问题在数字世界更为严峻。电子邮件通知频响、新闻推送刷爆屏幕、商品促销接踵而至……网络世界的“霸主”们不择手段地争夺我们的注意力,并将我们的屏幕时间打包贩卖给广告商,这种信息侵袭几乎无孔不入。儿童和青少年尤其容易受到这种数字冲击:美国青少年平均每天要花6到8个小时盯着屏幕,尤其是智能手机屏幕。

这股来势汹涌的数字洪流正在蚕食孩子们的精神和心理健康。社会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说,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大规模普及的同时,年轻人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激增,甚至出现自残、自杀的行为。英国《金融时报》刊登的《人类的脑力巅峰是否已过?》一文列举了一系列令人忧心的数据,表明人们的阅读、数学计算、注意力等与学习有关的能力正在减弱。2022年,过去一年阅读过书籍的美国人比例跌至一半以下。美国人的平均智商几十年来一直在上升,现在正在逆转。许多硅谷人士正在公开反对科技行业催生的数字泛滥。谷歌公司前设计伦理学家特里斯坦·哈里斯警告说,对注意力的竞争会引发“脑干底部竞赛”。谈及网络成瘾问题时,美国《连线》杂志前主编克里斯·安德森说,“从成瘾性的量表数据上看,如果把网络与糖果、可卡因进行比较,网络成瘾性更接近可卡因。”

然而,资本家正在出于本能地投入几乎无限的能量去创造和满足与垃圾食品、垃圾信息相关的需求,而且在阻止政府干预方面做得非常“成功”。例如,修订后的美国《通信规范法》第230条规定,免除了互联网公司对独立用户、推广者产出内容进行监管的义务,哪怕这些内容是淫秽、仇恨、虚假或煽动性的。

我们的问题不在于监管过多或过少,而在于我们一直在以错误的方式监管错误的事物,一方面造成了数字垃圾的泛滥;另一方面又导致住房短缺。住房的不足迫使更多成年人与父母同住,让他们“长不大”;高科技的不良富足鼓动人们自我放纵。我们需要的是适当的监管和税收以及废除第230条这样的“免罪金牌”。换言之,我们需要反富足议程,阻止企业为所欲为。各国政策制定者已在着手解决“过于富足”问题:匈牙利对不健康食品征税,智利对含有人工添加糖、钠或人工添加脂肪的食品贴上黑色警示标签。长远来看,我们需要的既不是富足议程,也不是反富足议程,而是两者的动态结合。我们称之为“成熟议程”。(作者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白鹭译)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