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第十届理事会年会开幕式最近在北京举行。此次年会有来自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3500余名嘉宾参会,年会取得了丰硕成果,并首次发布了亚投行合作伙伴关系报告。
亚投行由中国倡议发起,是一家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发达国家广泛参与的新型多边开发机构。习近平主席在亚投行组建之初提出将亚投行打造成专业、高效、廉洁的新型多边开发银行。2015年12月成立,2016年1月开业运营,今年是亚投行成立十周年。
“朋友圈”从57个创始成员扩展到110个,覆盖世界81%的人口和全球65%的GDP;已批准322个项目,融资总额超过600亿美元,带动超2000亿美元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始终保持穆迪、标普、惠誉三大国际评级机构最高AAA级信用评级……10年来,亚投行坚持国际性、规范性、高标准运营,走出一条开局高起点、发展高质量、合作高水平之路,为全球金融治理拓展了新模式,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多边力量。
过去10年亚投行持续取得发展成效,至少给我们三点启示。
一是充分践行多边主义,是亚投行公信力、吸引力不断提升的重要原因。
亚投行将多边主义落到实处,成为促合作、谋发展的多边平台。在亚投行,发展中国家的股份占比约为七成,发达国家占比约为三成,发展中成员与发达成员、大股东和小股东都能协力共事,以共识为导向开展合作。亚投行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在亚投行投资的300多个项目中,131个是与其他多边开发银行联合融资。
亚投行以其成功的多边实践,生动诠释了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能够超越分歧、寻求最大公约数,实现美美与共、共同发展,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宝贵范例。
为此,世界银行前行长罗伯特·佐利克这样评价:“亚投行在治理、透明度、国际标准和合作等方面树立了典范。”
二是以“融资”结合“融智”,亚投行成为推动全球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埃及,亚历山大阿布吉尔地铁项目缓解城市拥堵、减少碳排放,惠及数十万人出行;在印度尼西亚,2.16亿美元贷款助力改造贫民窟,约970万居民受益;在中国云南,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助力鲜花、蘑菇更好更快走向国际市场……亚投行不仅提供资金,更注重知识分享和能力建设,以项目为载体、以发展为导向,将先进的发展理念、技术标准和管理经验融入项目,帮助成员提升自主发展能力,体现了“授人以渔”的共赢智慧,促进了不同发展模式间的交流互鉴,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全球经济增长起到积极作用。
正如亚投行理事、印尼财政部部长英卓华所说,“过去10年,亚投行已积累了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它不只是一家新兴银行,还成为推动全球发展的力量。”
三是坚持绿色、可持续与包容性发展,亚投行引领未来基础设施投资方向。
亚投行高度重视项目的环境和社会效益,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项目筛选、评估和实施全过程。项目普遍注重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促进社会包容性,如支持清洁能源、可持续交通、韧性城市建设等。始终保持AAA级信用评级,不仅反映了其稳健的财务状况和治理水平,也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其坚持高标准、推动可持续发展承诺的高度认可。亚投行通过投资绿色基础设施,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为全球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树立了标杆,展现了多边开发机构在促进全球公平、包容、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作为亚投行的倡建国、重要股东、总部东道国和发展伙伴,中国始终积极支持亚投行发展壮大。中方倡导亚投行更大力度支持成员提升发展能力,更大范围增进国际对话交流协作,更好发挥自身新型多边平台功能。中方将继续坚定支持亚投行,同各方携手努力,共同将亚投行打造成国际多边合作新的典范,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和共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面向未来,亚投行肩负着更重要的使命。在全球发展面临融资缺口增大、气候变化挑战加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的背景下,亚投行作为践行多边主义、推动合作共赢的成功实践,其作用将更加凸显。
我们期待并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亚投行能够继续秉持初心,深化伙伴关系,创新融资模式,聚焦可持续发展优先领域,为促进全球互联互通、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缩小发展鸿沟注入更强劲动力。
亚投行所倡导的多边合作和开放、共赢、包容的精神,在世界面临更多不确定性的当下尤显可贵。当前,世界经济和国际经贸合作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中国经济持续稳健增长、市场持续扩容提质、创新持续突破跃升,成为维护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推进全球合作的重要力量,将持续为全球发展不断注入确定性和稳定性。